成本上升 需求下降 赫伯羅德:今年收益下滑無可避免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德國貨櫃航運公司赫伯羅德(Hapag―LIoyd)發布,去(二○二二)年全年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一百八十億美元,較二○二一年大增六十七%,其中去年第四季獲利較第三季減少三十六%。該公司認為,隨著市場逐漸恢復正常,未來一年成本上升與貨櫃航運需求下降,無可避免將大幅減弱盈利能力。
展望二○二三年,赫伯羅德預測,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降至四十三億至六十五億美元,EBIT介於廿一億至四十三億美元間,遠低於去年水準。
赫伯羅德分析,由於俄烏戰爭與其他地緣政治衝突及高通貨膨脹影響,該公司對二○二三年財務預測存有相當大不確定性,今年獲利估計將減七十七點一五%到八十八點五七%。
赫伯羅德首席執行長詹森(Rolf Habben Jansen)強調,集團二百五十二艘船的維護成本增加,加上二○二二與二○二一年相比,每個貨櫃燃料採購成本為一百一十二美元,港口裝卸成本增加及折舊率提高等,貨櫃運輸成本在一年內上漲約二百四十三美元,漲幅達廿二%。
赫伯羅德二○二二年平均運價為二千八百六十三美元/TEU,遠高於二○二一年的二千零三美元/TEU。在去年底因港口堵塞趨緩、需求減少,平均運價大幅下,較高通貨膨脹率推升運輸成本。
詹森認為,該公司去年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一年,獲得異常強勁的業績,再次加強財務彈性與資產結構,也提高對客戶服務品質,並投資於碼頭與基礎設施及提升船隊效率,然而燃料、租船與貨櫃裝卸等成本都已大幅上升。
詹森坦言,儘管該公司今年一開始表現良好,但經濟已呈現降溫,收益大幅下降仍不可避免,因此公司將持續在航運市場採取靈活行動,密切關注成本項目,也將積極制定到二○三○年的戰略方針。他說,品質與可持續發展將是最優先考慮的問題,而員工安全與福利也是如此。
由於貨櫃航運市場運力過剩問題,赫伯羅德也面臨很大壓力,該公司預測,到二○二五年公司新造船將達到七百三十萬TEU,相當於現有船隊運力的廿八%;而在二○一七年到二○二○年間,該公司新增運力僅占原有船隊的十%到十三%。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3/08
HMM為土國災民運送物資與空貨櫃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HMM近日宣布,將運輸救援物資,及提供空貨櫃讓土耳其地震災民居住,目前得知這兩項措施都將免費提供。
消息指出,HMM於本(三)月三日起從韓國釜山向土耳其梅爾辛(Mersin)運送五十TEU的救援物資,同時預計在三月十七日裝載其他的二十TEU,HMM將與土耳其駐韓大使館密切合作,提供更多人道主義援助。
HMM並決定提供一百五十個免費空貨櫃,用來安置地震倖存者,預計這些空貨櫃將提供失去家園的災民一個臨時的住居所。
另,HMM將在卡塔爾(Qatar)運送部分貨櫃,這些貨櫃用於去(二)年世界盃時所遺留。卡塔爾政府打算在世界盃結束後捐出這些貨櫃。HMM將使用MPV(多用途船)將五百七十個貨櫃從卡塔爾(Qatar)的哈馬德(Hamad)運送到土耳其的伊斯肯德倫(Iskenderun)。
據悉,目前帳篷、毛毯、食品等救災物資暫時存放於土耳其駐韓大使館所準備的倉庫中。HMM一位主管坦言,HMM將提供人道主義支持,希望災民能儘速從不幸事件中恢復與重建,並持續該公司能承擔的事項。
資料顯示,HMM二○二一年疫情期間曾僅以一美元價格向印度提供醫用氧氣,優先提供空貨櫃與船席,該公司去年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向約旦與越南運送各種救援物資。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3/08
萬海航運13200TEU新船瀚春輪 首航青島港
萬海航運一三二○○TEU新造船「瀚春輪」首航青島港,,投入萬海航運遠東-南美西航線營運,強化萬海遠洋航線佈局。
「瀚春輪」二日於南韓現代重工蔚山船廠完成交船後,五日首航青島港,並投入萬海航運遠東-南美西航線營運,進一步強化萬海遠洋航線佈局。此次首航,青島港集團為表示熱烈歡迎,除了在新船進港時,安排水門禮外,並舉辦隆重的首航慶祝儀式,致贈船長鮮花及首航禮物,祝福「瀚春輪」航行安全、班班滿載。
「WAN HAI A01瀚春輪」為萬海航運在南韓現代重工船廠所建造的一三二○○TEU系列五艘貨櫃船舶的第一艘,該系列船舶全長三三五公尺,寬五十一公尺,最大吃水十六公尺,設計船速可達二十二節。新船採用新型主機設計,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等設計,有助於航行中減少阻力,達到節能省油的成效。此外,這型船舶已提前符合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phase III最高標準,減少碳排放,迎合綠色航運趨勢。
在航行安全上,該系列船舶皆取得「智能船舶」(Smart Ship Notation)認證,透過智能船舶系統建置,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蒐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設備運作情形,有助於第一時間了解船舶的狀態,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萬海航運表示,「WAN HAI A01瀚春輪」交船後,投入萬海航運遠東-南美西航線營運,以強化萬海遠洋航線佈局,提供客戶優質且安全的運送服務。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3/03/07
台航111年營收約38.73億 成長20%
台航一一一年營收約三八·七三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六·四七億元,成長約二○%,總營收約有八八%來自散裝收入。展望一一二年散裝海運運價,如烏俄戰爭不進一步擴大且聯合國協調的黑海穀物出口協議能持續實行,再加上歐洲各國擴大自美國、南美、印尼等國進口煤炭,航程浬數加大,且中國逐漸脫離疫情影響全面開放國境及放寬房地產信用管制下,將有利大宗原物料海運需求,促使運費走揚。國際海事組織於二○二三年已開始對現有船實施能源效率指標及營運碳強度指標等措施外,歐盟已決議於二○二四年對進出歐盟水域船舶課徵碳稅,將逐漸提高老船營運成本及加快淘汰,有利運價提升。
台航公告去年營收,稅後淨利約二○·一五億元,EPS四·八三元,較去年同期增加六·九五億元,若排除陽明股利收入,獲利與前一年相當。
一一一年全球經濟籠罩在高通膨、高利率及烏俄戰爭陰影下,停滯性通膨揮之不去,波羅的海運價指數平均較二○二一年下跌三四%,尤以海岬型船舶跌幅較大,超過五一%,所幸台航散裝船隊換約多於一一一年上半年議定,並於第四季開始生效,新租約所議之固定及半浮動日租金皆較舊約為佳,且船隊屬中、小型船舶,船舶日租金亦較海岬型運價持穩,尚能維持一定獲利。
台航一一一年營業毛利約一三·三八億元,較一一○年增加○·六一億元,成長約四·八%,營業毛利率為三四·六%,因運價自下半年起逐漸疲軟,因此較去年三九·六%為低,但隨著散裝船隊換約效益、一一一年共三艘散裝新船加入以及中油觀塘工業港港勤船自十一月起至一一二年四月陸續交船營運,未來毛利率有望維持一定水準。
近年台航持續執行散裝船隊汰舊換新計畫,積極處分艘船齡高且較無競爭力船舶,使目前公司散裝船隊平均年齡降至五·五歲,並於一一一年公告訂造各兩艘六萬噸及四萬噸散裝船計畫,以維持船隊規模並提高船隊競爭力,預計一一三年陸續交船。另外,截至一一一年底持有陽明股票約三·七萬餘張,目前暫無處分計劃。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3/03/07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攜手Bahri 成立航運公司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航運公司(Bahri)與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將成立一家埃及海上運輸聯合公司。
Bahri指出,這家海上運輸公司將致力擁有、租用與經營船舶,運輸普通與散裝貨物、化學品、石油及海上運輸相關業務,此合作備忘錄在首次簽署後六個月後可續簽。
Bahri首席執行長Ahmed Ali Alsubaey強調,很高興能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合作,建立一個具有潛力的架構。蘇伊士運河被定位為一條主要航道,能將消費品與商品從亞洲與中東無縫運輸到歐洲,他們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協議,強調Bahri致力於合作提供行業領先海運解決方案。
資料顯示,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是埃及的國有公司,負責管理、營運、使用、維護與改善蘇伊士運河,成立於一九五六年蘇伊士運河公司。去年十二月,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OsamaRabie曾表示,蘇伊士運河對外國投資開放,但外國人不能控制航道或主要在協助管理其資源的擬議基金。
Bahri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航運公司,也是全球最大航運集團之一。沙烏地阿拉伯與公共投資基金(PIF)是公司主要股東,分別持有二十%與廿二點五%的股份。
Bahri業務涵蓋石油、化工、物流、乾散貨與船舶管理,在福布斯二○二一年中東和北非地區十大物流公司榜單中排名第七,在二○二一年中東地區一百大公司榜單中排名第四十名。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3/07
廈門港、泰國林查班港建立國際友好港
中國大陸廈門港與泰國林查班港(Laem Chabang)為深化兩港交流與合作、增進友好往來,三月二日舉行國際友好港線上簽約儀式。
消息指出,廈門港與林查班港是連結東南亞與東北亞航線上的兩個重要港口,兩港具有良好合作基礎與發展前景,近年來兩港持續加強溝通、深化交流,為締結國際友好港奠定合作基礎,目前廈門港至泰國航線總計三十二條,其中與林查班港航線達廿一條,兩港航運業務持續成長。
據悉,兩港未來將在航運、物流、港口管理與資訊技術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提升港口在兩國經貿往來,在航線開闢、航班增加與貨物運輸便利性領域深化合作,提升港口營商環境,深化技術培訓與知識共享,不定期進行高層互訪,加強商務合作。
資料顯示,林查班港(Laem Chabang)是泰國主要現代化深水港,該港位居泰國灣北部沿海,在泰國首都曼谷往南一百一十公里,知名旅遊勝地芭達雅(Pattaya)往北十五公里處,距芭達雅車程不到二十分,貨櫃運輸量占泰國國內五十二%,二○二二年上半年貨櫃裝卸量排名全球第二十名,二○二一年貨櫃輸送量八百五十二萬三千三百二十二TEU,較二○二○年成長十一點五六%。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3/07
芬蘭港口罷工 達成集體協議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芬蘭罷工於本(三)月一日達成集體談判協議,工會已呼籲碼頭工人盡速重返工作崗位。
消息指出,為期兩週的罷工行動即將結束,罷工期間芬蘭所有港口停止貨物裝卸。芬蘭運輸工人工會AKT(Finland′s Transport Workers′ Union)與港口營運商在經過漫長談判後達成協議,隨著勞資糾紛轉移到芬蘭的其他部門,包括在港口協議達成前幾個小時與罷工司機達成和解。
ATK主席Ismo Kokko強調,這一波談判非常艱難,因為談判包含很多外部因素,從一開始就協商時就考慮他們成員的利益,工會對最後彼此簽署協議,順利結束勞資糾紛感到滿意。
工會表示,由於協議已有進一步結果,已呼籲碼頭工人盡速重返工作崗位,開始正常的輪班工作。馬士基航運(APM―Maersk)之前已暫停對芬蘭所有服務,建議客戶繼續延遲發貨,並表示將在營運恢復正常後再通知。
這項集體談判協議內容,包括六點三%總工資成長及近期向全職員工提供一次性支付付款,金額約一千一百六十五美元,工作規則有工作十個小時模式與夜船到港工作規則等項目取得共識。
此次罷工影響芬蘭十個主要港口,包括赫爾辛基(Helsinki)、哈米納-科特卡(Hamina-Kotka)、漢科(Hanko)、勞馬(Rauma)與圖爾庫(Turku)。由於芬蘭有高達九十%的貿易透過海運與港口進行,自碼頭工人於二月十五日開始罷工以後,對外貿易實際上已經停止。芬蘭港口營運商協會(Finnish Port Operators Association)估計,罷工每天都會影響外貿金額約三億多美元。
分析師認為,芬蘭港口罷工類似二○二二年德國港口及英國利物浦與費利克斯託港的罷工行動。這些港口的合約已解決,而儘管工會與雇主最近報告都認為有所進展,但二○二二年七月起的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談判目前仍在持續中。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3/07